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

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

农历的正月十五,自古被称为元宵节、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民间有句老话说“没出十五都是年”,可见正月十五也是春节节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

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,自古至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,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。其中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“平吕氏之乱”而设。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,密谋叛乱,齐王刘襄联合周勃等功臣一起平定了“诸吕之乱”,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代王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。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“诸吕之乱”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之日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。

这第二个传说是元宵节又称“上元节”,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。根据道教的“三元说”,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而在古时没电来照明,“点灯”这件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仪式感,故上元节人们要点起万盏花灯,携亲伴友出来赏灯,燃放烟火,载歌载舞,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。

第三个传说是元宵节起源于“火把节”,汉代时,百姓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唐宋以来,这项活动已非常兴盛,参加歌舞者有时多达数万人,从晚上一直到白天才结束。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这种习俗发生了变化,火把也逐渐演变成了彩灯。其实,一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仍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

元宵节的习俗

吃元宵
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 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皆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,年年欢聚。

闹花灯
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正月十五晚上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兽头灯、走马灯、花卉灯、鸟禽灯等等,不一而足。

猜灯谜

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
元宵节诗词

生查子·元夕

宋 欧阳修
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青玉案·元夕

宋 辛弃疾

东风夜放花千树。

更吹落、星如雨。

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
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

一夜鱼龙舞。

蛾儿雪柳黄金缕。

笑语盈盈暗香去。

众里寻他千百度。

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

灯火阑珊处。

正月十五夜

唐 苏味道
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
游伎皆嵇李,行歌尽落梅。
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
来源:方志大名综合科普中国、网信嫩江

相关星际资讯

官方上新:RAZO,30多年只生产换挡手柄/波棍和油门踏板,手动自动均可用 | 酷乐汽车
惠而浦净水器笔记
365bet吧

惠而浦净水器笔记

🕒 07-21 👁️ 8295
狗狗埋土里多久能没有了
365bet吧

狗狗埋土里多久能没有了

🕒 07-11 👁️ 9877